2019.2.11開始閱讀...閱讀中
與其說是分享書心得,倒不如說,這算是我在記錄我看書的過程都會抄寫下來的對我有影響的文章段落,以及自己的反思!
心得就是在自己領悟的過程中,會得到的,那與其,寫我自己領悟的過程,我願分享帶給我領悟的句子,那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也能從中得到一些屬於自己的領悟。
也許在這些句子裡,願你們也可以找到對於自己有意義的段落喔!
這些句子裡有時候我會寫入自己的一些口語,及想法,可能沒有跟書的內容沒有那麼一百分的一模一樣,算是我的另一種的心得感想方式吧!
- 當我們請不自禁用各種手段、方法去控制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的人生,我們想要的是什麼?最終都得到了嗎?還是因為如此的操控而得不償失,讓你的各種關係更加惡化,而且自己非常不快樂。
- 順遂自己的內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放手讓宇宙自然之道來行事,放手讓我們愛的人去做他的選擇,即使我們知道他會重重地摔一跤,但是那一跤可能對他的成長至關緊要,不摔學不會。
- 愈掌控,我們愈迷失、愈掌控,我們關係越差、愈掌控,我們愈不快樂。
- 所有外在的世界,以及我們和其他人的關係,都是我們內在的投射,然而有時候我們在自己的情緒模式和互動慣性的遮蔽下,會看不清楚我們和愛人、親人、家人、好友,同事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 單純的關係:和自己情緒相處的能力。
- 真正的問題:我們無法和自己內在負面情緒和平相處。
- 如何與自己的負面情緒相處:和那些不舒服的感受共處當下,去覺察到身體不舒服的部分,並且用呼吸輕撫他們,如果感受過於強烈需要發洩!用哭泣、垂打枕頭…的方式,也是可以的,但是要保持高度的覺察,看著自己在情緒能量流中,什麼都不需要去做。與此同時,回歸到自己的心中「颱風眼」,無論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你都有一塊內心的樂土、境地,讓你可以安然地留在那裡。
- 找到自己的樂土,關注自己的內在,必須和自己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
- 給你愛的人最大的愛和支持,不要把自己的道德判斷,價值觀套在他們身上,用自己的喜好和標準來評判他們的行為,我們常常以愛為名,去干涉、勸說我們愛的人,以為這樣就是對他們好。
- 安寧的活在當下這一刻,不執迷過去發生的事情,我們去看見,過去的已經過去,我們的抱怨,都無濟於事,只是徒勞浪費自己的能量。
- 未來的事,其實完全不是我們能掌控,我們可以做好應有的準備,剩下的就交給老天了,不需要在腦海裡一直琢磨,思考。
- You have to feel ,in order to heal.
- 和你的傷痛面對面坐著,不要害怕就是這樣看著它,感受它在你的身體轉動,心頭的抽痛或腹部的痙攣,肩膀的緊縮,就是這樣和他們共處於當下,看他們會停留多久。
- 每發生一件事情,我就問自己:「這是來教導我學會什麼功課呢?他將如何讓我的生命變得更完整更有力量,讓我更坦然無懼的生活?」
- 當我需要一件我自己其實一點都無法掌控的事情,我們的內在就是軟弱的,無助的,我們不願承擔恐懼,所以投射到他人的身上責怪他人,要他人改變行為,好讓我們心安。啊!多自私,愚蠢又傲慢啊!
- 成年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和健康負責。我們只需要負責內在需求和期望。
- 想要幸福,我們需放下對幸福的執念,三步驟。
- 斷:停止負面思考模式。
- 捨:順從自己的心。
- 離:鬆開「多就是好」的念頭。
- 斷》
- 每當你注意到自己在負面思考的時候,要能夠「斷」。
- 培養斷的能力在於「觀」,如果可以觀察到自己的負面思考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 如果能不理會自己的負面思考,還是樂觀正面的去處理事情,這樣的人,就能成功地斷去,讓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
- 觀察自己,不斷地觀到自己思想所編織的牢籠之中,知道自己是念頭的囚犯這就是很大的進步。
- 捨》
- 要有勇氣去割捨眼前既有幸福,進而投資出更多的幸福。
- 如果不願意順從自己的心的話,可能會失去更多更美的風景。
- 離》
- 驅離要求更多的幸福欲求。
- 要從外在世界是無法滿足內在的空虛和欲求。
- 和當下的自己諸多不完美、內在的各種陰影、負面情緒及念頭好好相處。
- 放下一切的期盼,享受生活的簡單和純粹與大自然與寵物相處。
- 會不知不覺開始「傻樂」,沒有任何緣由感到「當下無事」的那種自在和幸福。
- 你❤️自己嗎?檢驗標準就是你一個人會不會感到無聊?
- 愛自己要先從當下每一刻好好陪伴自己開始。
- 隨時把注意力拉回來放在自己身上、放鬆。
- 愛上自己後,生命中所有問題都搞定了。
- 欣賞生活中的美。
108.8.13-晨起閱讀感想
原來會愧疚是因為擔心氣氛變得不好,我不能承受也不知道怎麼處理,所以才想要努力的去讓氣氛好。
延伸想到~
為什麼自己怕別人對自己好與付出,因為深怕有天別人反過來,跟我討要、比如說,最常聽到的社會上常出現的(我對你這麼好)(我曾經幫了你什麼)(我這麼愛你)(之前還不都是我幫你)(要是沒有我,你行嗎?)(要不是當初我出錢),一個對方當初自願的付出,到了後面會變成人際關係,情感上的勒索。怕了遇見好多,所以不敢接受別人的好,深怕有天需要加倍奉還,所以就算收到了,也會想付出回報,感覺好像一正一返的,爾後就有立場表明,自己不是單方面的收納別人的好。
其實自己無形也會如此吧!
比如說在職場上,細心的處理後,卻沒有得到心中想要的結果,也會覺得悶,我想因為沒有得到預期中的感覺,延伸出人們就會想去討要,想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付出,無形中變成一種情感的勒索,但反思這樣的細心處理,也不是別人要求的,是自己自願做的,那每個人感受與感知不同,所以沒有發現也是正常現象。
所以應該去了解自己核心想要的結果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想要,是不是曾經什麼事件的影響造成,進而去面對自己內心的黑洞,慢慢的療癒自己,填補內心。
金石堂》全新 79折
樂天市場》二手 舊版封面 效果不變
留言列表